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電是什么》了解電路PPT免費下載,共43頁。
知識點 摩擦起電
1. 一些物體被摩擦后,能夠吸引輕小物體。人們就說這些摩擦后的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2. 帶電體的基本性質是: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當利用這一性質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時常用轉換法。
3.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知識點 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
演示實驗:
1. 用兩塊相同的絲綢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將兩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2. 用兩塊相同的毛皮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橡膠棒,再將兩根橡膠棒互相靠近。
3. 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
提出問題: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 自然界中只存在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電荷。
2. 把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所帶的電荷規(guī)定為正電荷,用“+”號表示;把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所帶的電荷規(guī)定為負電荷,用“-”號表示。
3. 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用符號Q表示。在國際單位中,其單位是庫侖,用符號C表示。
4. 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
(1)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能力不同。
(2)摩擦起電的實質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電子在物體之間的轉移。
(3)在摩擦起電的過程中,發(fā)生轉移的是帶負電的核外電子,而不是正電荷。
6. 驗電器的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7. 驗電器的工作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總 結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適用于電荷之間,也適用于不同的帶電體之間。在解答時,要先確定相互靠近的兩個物體的帶電情況,再應用帶電體的性質,或者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進行判斷。
知識點 原子及其結構
問題一: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
問題二:原子結構如何?
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
電子是帶有最小電荷的粒子,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元電荷,常用e表示。
1.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
2. 元電荷: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元電荷,常用符號e表示。
要點精析:(1)在各種帶電微粒中,電子所帶電的電荷量最小。
(2)e=1.6×10-19 C。
(3)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都是e的整數(shù)倍。
3. 原子呈中性的原因: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電荷量相等,故原子對外不顯電性,呈中性。
4. 易錯提示:電荷不同于電子,電荷包括正電荷、負電荷;而電子只是帶負電荷的一種粒子。
知識點 靜電現(xiàn)象
當帶電的物體與未帶電的導體相互靠近時,由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導體內與帶電體電荷性質相反的電荷會被吸引到帶電體附近,電荷性質相同的電荷則被排斥到遠離帶電體的導體的另一端,這種現(xiàn)象叫靜電感應。
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摩擦起電現(xiàn)象、靜電感應現(xiàn)象等。
... ... ...
關鍵詞:電是什么PPT課件免費下載,了解電路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