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飲酒》PPT精品教學課件,共20頁。
導入
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
學習目標
韻律:誦讀不同體裁的詩歌,體會它們不同的韻律特點。
情感:結(jié)合詩(詞)人生平和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歌中的情感。
手法: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diào)美,學習品析詩歌中傳情達意的藝術手法。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一名潛,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做過幾任小官,后辭官歸隱田園。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飲酒》(其五):東晉末年,劉裕調(diào)集兵力北伐后秦,節(jié)節(jié)勝利,陶淵明早就認定東晉的氣數(shù)已盡,他悲傷郁悒,后認識到,人生應該坦蕩從容、無憂無慮地度過。他醉酒之后常常詩興大發(fā),書寫感慨,再修改潤色,一共得到20 首詩,即《飲酒》。
課文初讀感知
讀《飲酒》(其五)要用活潑、輕松的語氣,讀出一種悠然之情。
簡要概括課文主旨。
《飲酒》(其五)這首五言古詩通過寫詩人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賞,表現(xiàn)了詩人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遠離塵囂、返璞歸真的情懷。
1.如何理解“而無車馬喧”“心遠地自偏”這兩句詩?
“而無車馬喧”代表著官場煩瑣的應酬和功利性極強的交往。“心遠地自偏”用問答的形式表明內(nèi)心清凈就能遠離喧囂之意。即使身處鬧市,也不會被塵世的喧囂所打擾。
2.賞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描繪了一幅靜穆、淡遠的畫面。詩人一俯一仰,采菊時抬頭見山景,極其怡然自得;詩人的心靈與山景的自然相遇,營造出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景物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這兩句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曠達的心胸。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日近黃昏、云入山峰、鳥入山林的景象。以飛鳥自喻,借飛鳥返林,寄寓自己與山林為伍的情意,借此表達了詩人棄官歸隱后的自在心境。
4.分析最后兩句詩的含義。
詩人領悟到的生命真諦。最后兩句體現(xiàn)了詩人安貧樂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點明全詩主旨。
課文全篇探究
怎樣理解《飲酒》(其五)中的“而無車馬喧”和“心遠地自偏”?
這兩句詩要結(jié)合詩人的人生理想和個性追求才能深入理解。陶淵明酷愛田園生活的寧靜和自由,厭惡官場的虛偽和奸詐。為了生計,他幾次出來做小官,都極不情愿,最后終于解職歸田,永不出仕。這里所說的“車馬”意指達官貴人的高車駿馬,也代表著官場煩瑣的應酬和功利性極強的交往。
歸隱田園,雖說仍離不開“人境”,但沒有了這樣的煩擾,所以說“而無車馬喧”。至于“心遠地自偏”,實際上是道出了感覺與處境之間的辯證關系:隱居主要是尋求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遠。如果心靈的“焦距”調(diào)好,就可以“大隱隱于市”,處鬧市若幽谷。
歸納總結(jié)
全詩融說理、抒情、寫景于一體,語言貌似平淡,卻意味深長、詩意盎然,樸素而形象地反映了陶淵明歸隱后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
... ... ...
關鍵詞:飲酒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