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PPT精品免費課件,共29頁。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的特點。
2.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
3.鑒賞課文的寫景手法,感受長江三峽雄偉的形勢和奇麗的景色。
曉常識
酈道元(約公元470—527年),字善長。
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東將軍酈范之子,北魏著名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
《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它不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寶貴的文學(xué)珍品。它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biāo)的《世說新語注》、李善的《文選注》齊名,史稱“四大名注”。
識文本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重點探究
1.文章主要寫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
三峽的山和水
第一部分(1段):總寫三峽的山高峽深的地貌特點。
第二部分(2-4段):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
2.怎樣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從側(cè)面烘托三峽山峰之高峻。
3.賞析“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從側(cè)面寫三峽夏季水急流湍的特點。
4.寫三峽春冬之景時,觀察角度怎樣變化?
(1)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急流波光粼粼,深潭景物重重,動靜結(jié)合,色彩各異,相映成趣。
(2)再寫仰視所見。山、柏、泉、水,有聲有色,靜中有動,山水相融,構(gòu)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
5.文章結(jié)尾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嶺連的特點,側(cè)面描寫渲染三峽深秋清幽寂靜,肅殺凄涼的氣氛。
6.概括一下三峽秋季景色的特點。
悲寂凄涼
7.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描寫三峽景物的。
(1)先總寫三峽山高嶺連的地貌特點,再分寫三峽四季景色。
(2)寫三峽四季景色,則根據(jù)三峽江水的特點,承水勢的漲落來安排。先寫夏季,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寫秋季山澗水枯。春冬二季合在一起寫,是因為它們江水狀況接近,清榮峻茂的景色也比較相似。
8.作者寫景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試舉例說明。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正面寫山的長、多、陡、高。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從側(cè)面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2)動靜結(jié)合。
從全文看:寫山為靜,寫水為動。
從部分看:“絕巘多生怪柏”為靜,“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為動。
(3)第三四段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
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
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
語言精練,表現(xiàn)力強,充滿生氣。
... ... ...
關(guān)鍵詞:三峽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