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PPT課件7
李大釗簡介
李大釗(1889-1927 )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8年發(fā)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號召全國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對運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20年10月成立北京共產黨小組。11月建立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6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著作編為《李大釗文集》。
整體感知
本文寫于1923年。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陷于迷惘之中,在十字路口徘徊。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只有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李大釗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當前所逢的史路,號召人民在艱難困苦中不氣餒,堅信革命必勝,民族必興的信心,全文氣魄雄健豪壯,表現(xiàn)了革命樂觀主義的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 ... ...
重點解析
1.“艱難的國運”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兩個方面,一是時代性,“現(xiàn)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環(huán)境。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內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瘋狂鎮(zhèn)壓進步革命力量,國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時期,前途茫茫。
二是艱難國運的嚴重性——“崎嶇險阻”、“艱難境界”。
2.“雄健的國民” 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關鍵詞語
“高唱”——主動(被動)、積極(無奈):雄健的國民是以一個奮進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崎嶇道路上的。
“悲壯”——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會有流血,會有犧牲。奮進本身就是壯烈的。正如李大釗所言,“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走過”——不用“要走”、“將走”,也不是“走著”,而是面對艱難險阻滿懷斗爭信念,一定要走過這一段困苦的路,到達勝利的彼岸。
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扭轉艱難的國運;惟有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才更能鍛煉、造就國民的雄健精神。
... ... ...
形象的比喻
文章通篇運用比喻,增強了說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動性和語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蘊、文字的含義同時豐富起來。本文的比喻處處可見,比如:
用長江大河比民族生命進程;
用揚子江黃河比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用“浩浩蕩蕩”比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中華民族歷史的順利發(fā)展;
用“曲折回環(huán)”“崎嶇險阻”比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用“濁流滾滾,一瀉萬里”比中華民族的光明前途。
這些比喻,既在說理,在鼓動民眾;又在抒情,抒發(fā)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
關鍵詞: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教學課件,魯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六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