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名著導讀<儒林外史>》PPT教學課件,共53頁。
學習目標
1.立足文本,從作品的語言文字描述中讀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重點)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時代背景中去理解。(難點)
3.欣賞并品味這部作品的藝術(shù)特色。(素養(yǎng))
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18歲考取秀才,23歲繼承家產(chǎn)又很快蕩盡。33歲家遷南京,生活貧困。36歲因?qū)婆e生厭,拒絕科考。54歲客死揚州,朋友買棺收殮,歸葬南京。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文木山房詩說》,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諷刺文學常識
諷刺文學,指用夸張手法和嘲諷態(tài)度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類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評的對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過揭露對象的可惡、可鄙、可笑來體現(xiàn)的。而對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點,其諷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評。幾千年來,諷刺作家們以筆為武器,無情地揭露虛偽,鞭撻丑惡,在笑聲中批判社會現(xiàn)實,創(chuàng)造了許多經(jīng)典作品。
諷刺文學賞析方法
1.體會批判精神。諷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敘述故事,鋒芒所向并非個別的人,而是以之為典型,針砭時弊,揭露某種社會現(xiàn)象背后的荒謬本質(zhì),從而間接地表達對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畫了許多受科舉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現(xiàn)這種制度對人心靈的毒害,揭露科舉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如書中的馬二先生,是一個為求取功名而耗盡終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終把功名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業(yè)”,其迂腐可見一斑。又如書中第四十八回寫王家三姑娘絕食“殉夫”,眾人不加阻攔反而大加贊揚,這些正是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憤怒抨擊。
2.欣賞諷刺筆法。
諷刺作品的筆法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在看似子虛烏有的情節(jié)和夸張變形的描寫中曲折地揭示現(xiàn)實矛盾,這是諷刺作品常見的一種手法。如寫范進中舉后驚喜過度而發(fā)瘋這一情節(jié)時,作者運用的夸張的諷刺藝術(shù)可謂達到了極致,對當時讀書人熱衷科舉、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癡、驚喜若狂乃至發(fā)瘋的社會現(xiàn)實加以夸張和描寫,從而達到了尖銳的諷刺效果。
(2)抓住平常生活中的傳神細節(jié),以冷峻的白描直書其事。
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對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寫: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間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飯,對西湖的山光水色、名勝風物卻視而不見,無一領(lǐng)會。這段生動、逼真的描寫,作者沒有從旁插一句話,全是讓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動揭露了他靈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過馬二先生自己的行動,顯示出他的性格,對他那種迂腐可笑的思想舉動做了深刻的諷刺和揭露。
(3)廣泛采用對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在刻畫人物時,作者常常并不直接說明自己的意圖,而是通過尖銳的對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間透露出深刻的含義,引導讀者一道去愛其所愛,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將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的態(tài)度進行了對比:中舉前,胡屠戶罵范進“現(xiàn)世寶”“窮鬼”“尖嘴猴腮”,中舉后一口一個“賢婿老爺”,恭維他是“天上的星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通過對比,活描出科舉制度下一人飛黃騰達,世人誠惶誠恐、畢恭畢敬地逢迎的畫面。
這些不同的諷刺筆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藝術(shù)風格,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諷刺對象的感情、立場和觀點,值得在閱讀時細加品味。
3.聯(lián)系現(xiàn)實深入理解。諷刺作品包含著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強烈的愛憎情感,閱讀時,要努力聯(lián)系現(xiàn)實,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寫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至今仍令讀者覺得“和我們的世界更接近”,也許就是因為作品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如學習《變色龍》一課后,我們會感覺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之類的人物,在現(xiàn)實社會中仍然存在,作者對這類人的諷刺和批判,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整體感知
內(nèi)容簡介
全書共五十六回,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而是由眾多故事連綴而成,表現(xiàn)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小說以寫實主義描繪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大多數(shù)人物,熙熙而來,攘攘而去。他們?nèi)珶o讀“圣賢書”的儒生應(yīng)有的學識與品德,而是為功名利祿所顛倒,丑態(tài)畢露。通過描繪這幅儒林“群丑圖”,展現(xiàn)金錢權(quán)勢對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貴的基本立場,并通過書中少數(shù)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張揚個性的賢者奇人,寄托自己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結(jié)構(gòu)簡介
第1回“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市井奇人”的發(fā)現(xiàn)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
1.周進(腐儒的典型)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號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后,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號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于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jiān)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后來,借著監(jiān)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2.范進(腐儒的典型)
范進時年五十余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jié)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后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3.王惠(貪官污吏的典型)
南昌太守王惠,是一個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門里就滿是“戥子聲,算盤聲,銀子聲,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守的厲害,睡夢里也是怕的”。
4.湯奉(貪官污吏的典型)
高要縣知縣湯奉,為了表示自己為政清廉,對朝廷各項法令嚴加執(zhí)行。朝廷有禁殺耕牛的禁令,湯奉不問因由,竟然將做牛肉生意的老師父活活枷死,鬧得群眾義憤填膺,鳴鑼罷市。如此“清廉”的知縣,一年下來居然也搜刮了八千兩銀子。
概括主題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xiàn)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境界。它透過人生百態(tài)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guān)系和整個社會風氣。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及在這個制度下的士人丑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庸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士人靈魂的扭曲。通過描繪這幅士林的“群丑圖”,展現(xiàn)了金錢權(quán)勢對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否定功名富貴的基本立場,通過書中少數(shù)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賢者奇人,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 ... ...
關(guān)鍵詞:名著導讀儒林外史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