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5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批駁謬論的方法;
2.體會尖銳潑辣的批駁語言;
3.激發(fā)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簡介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寫作背景:
這篇駁論文寫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變?nèi)苣曛蟆?ldquo;九·一八”以后,東北淪陷,國民黨的官僚政客和社會“名人”卻在北京等地多次舉行“法會”,祈禱“解救國難”。當時頗有影響的資產(chǎn)階級報紙《大公報》也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diào)。資產(chǎn)階級的走狗文人,也一口一聲狂吠“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究竟是什么樣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呢?為了批駁對抗日前途的這種悲觀論調(diào),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文章。
... ... ...
聽讀,整體把握
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jù)是什么?
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因為信“地”信“物”信“國聯(lián)”,從來就沒有相信過自己;而現(xiàn)在的求神拜佛,則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中國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因為有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事實為證。
研習課文
誦讀第1~5段,討論探究
1.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2.為了論證謬論,敵方提出了什么論據(jù)?
A.自夸“地大物博” B.只希望“國聯(lián)” C.一味求神拜佛
3.作者為什么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論點是錯誤的?
因為“中國人”先信“地”、信“物”、再信“國聯(lián)”、最后“信神”,就是沒信過自己,失掉的也是“他信力”,現(xiàn)在“既不夸自己地大物博”,“也不信國聯(lián)”,“只一味求神拜佛”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都不能證明“失掉自信力”,因而作者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 ... ...
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層含義
1.第7段中“中國的脊梁”指什么人?
指的是腳踏實地地為民族進步而奮斗的人們
2. 第9段中“筋骨和脊梁”、“脂粉” 分別比喻什么?
筋骨和脊梁:比喻中國人民的中堅力量
脂粉:比喻國民黨反動派的欺騙宣傳
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駁論文的一種寫作方法,理解了魯迅關(guān)于“中國人自信力”的闡述,“中國的脊梁”在當時的社會曾大大鼓舞國人的士氣,在今天仍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魯迅雜文的語言技巧和諷刺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關(guān)鍵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課件,魯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