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在1950》PPT課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阿炳,就沒有阿炳的藝術。
2、了解電視系列專題片的文字稿屬于報告文學,因此,它具有真實性。
3、梳理文章結構,了解阿炳的經(jīng)歷和他的《二泉映月》。
4、細讀文章,將解說詞與人物同期聲融合起來讀,理解同期聲有多人,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紹阿炳。
重點:
1、了解電視媒體聲畫結合的特點,將解說詞與同期聲結合起來敘事寫人。
2、閱讀課文,理清思路,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表現(xiàn)的中心。
難點:理解阿炳的生活經(jīng)歷和藝術生涯,為阿炳寫一篇100字左右的小傳。
... ... ...
簡介《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這首樂曲就像他悲慘一生和真實寫照,作品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樂曲有時像對美好景色的回憶,有時又像對黑暗社會的控訴,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舊社會飽嘗辛酸的感受和倔強不屈的性格,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第一次聽到這首樂曲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道:“這樣的音樂應該跪下來聽!”
生平簡介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親華清和(號雪梅)為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當家道士,母親秦氏出身農家,曾嫁與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與華清和的結合遭到族人痛罵,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來就被父親送至無錫縣東亭鎮(zhèn)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撫養(yǎng),8歲后帶回道觀,取學名華彥鈞,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讀書。
華雪梅精通各種樂器和道家音樂。而阿炳幼時便表現(xiàn)了罕見的音樂天賦,在他10歲那年,父親便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練習各種節(jié)奏(后成為當?shù)赜忻乃竟氖郑。12歲那年,阿炳開始學吹笛子,父親經(jīng)常要他迎著風口吹,且在笛尾上掛鐵圈以增強腕力,后來索性將鐵圈換成了秤砣;阿炳在學二胡的時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繭,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壯得多,這與他常年練習分不開的。17歲時,阿炳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 ... ...
分角色朗讀課文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無錫( )煞 ( 。 勒令( )
聆聽( 。┫『保ā 。 寡婦( 。
繼承( 。┮吕彛ā 。 瀟灑( 。
步履( )攙扶( ) 糯米( 。
純粹( )報酬 ( 。┍M管( 。
巔峰( 。┱Q生( 。 立即( )
轟動( 。┩扑]( ) 旋律( 。
耗盡( )蹣跚( )
享譽 ( 。 琵琶 ( 。
便攜式( )截然不同( )
... ... ...
(四)詞語積累
純粹:①成分純正,沒有雜質。②副詞,表示只具有某種傾向、動機等。
報酬:由于使用別人的勞動、物件等而付給的錢或實物。
施舍:把財務送給窮人、出家人或慈善機構。
乞憐:顯出可憐的樣子,乞求別人同情。
高山仰止:愿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們聽到好的音樂作品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聆聽:認真地聽。
稀罕:同“希罕”,①希奇;少見。②認為希奇而喜愛。③稀罕的事物。
寡婦:死了丈夫的婦女。
繼承:①依法承受死者的遺產或權利。②把前人的作風、文化、知識等接過來;繼續(xù)前人的事業(yè)。
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飯碗,后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
當家:主持家務,泛指主持公務。
瀟灑:(神情、舉止)灑脫,大方。
... ... ...
一、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阿炳是一個什么人?根據(jù)課文內容,為阿炳寫一個100字左右的小傳。
2、阿炳被搶錄下來的作品有幾首,最著名是什么?
3、1950年對于阿炳是怎樣的一年?
阿炳被搶錄下來的作品六首:
《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jīng)典音樂作品獎。
1950年對于阿炳是怎樣的一年?
1950年,對于阿炳來說,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中央音樂學院的兩位音樂教授來到剛剛解放的無錫,為民間藝術家阿炳錄音,正是這次錄音改變了阿炳的命運,挽救了阿炳的藝術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音樂史冊。
... ... ...
感知課文
(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我們已無緣聽到了”。
1、這部分寫了哪部分內容?
《二泉映月》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
阿炳因自編自演《金圓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準再公開場合賣藝。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藝術生涯。
阿炳的性格特點(敢叛逆、有骨氣 )。
2、在寫法上,本段有什么特點?
①、用倒敘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
②、用插敘的方法介紹阿炳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
第二部分:“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隨之而去”
1、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寫的是什么?
寫錄音的經(jīng)過和錄音三個月后阿炳去世。詳寫為阿炳錄音的經(jīng)過,略寫錄音三個月后飽經(jīng)滄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2、錄音的經(jīng)過重點寫了什么?
寫錄制〈二泉映月》的經(jīng)過,簡略寫錄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寫《二泉映月》時又重點寫了“倒帶”時,阿炳聽自己的演奏錄音,阿炳欣喜、高興的神情和動作。
... ... ...
閱讀思考:
1、這六首被搶錄下來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我們也許就聽不到這一段千古絕唱”
文中這兩個絕唱的意思一樣嗎?如果不同,請分別解釋:
不一樣,第一個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
第二個是造詣最高的意思。
2、P147課后練習三: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感情,你認為阿炳最慶幸的是什么?
這段話表面是課文所寫的幾個部分內容的概括,是作者為這些人不經(jīng)意中做的這些事叫好、慶幸。
但透過字里行間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們也感覺到作者對新中國的謳歌,對黨的文藝政策的歌頌,沒有新中國,又哪來阿炳藝術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慶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兩年無錫解放了,是新中國改變了阿炳的命運,挽救了阿炳的藝術生命。
... ... ...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介紹在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的兩位教授到無錫為民間藝術家阿炳錄音的經(jīng)過,歌頌了新中國改變了民間藝人阿炳的命運,并使二泉映月成為名垂中外音樂史冊的經(jīng)典曲目。
文體特點和寫作特點
1、本文敘事上的最大特點是:由多個人、多角度的敘事。增強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實性;眾多的人物的同期聲采訪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xiàn)場效果;同時增加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解說詞中又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懷和說明。
2、發(fā)揮電視媒體聲畫結合的特點,將解說詞(宋體字)與人物同期聲(楷體字)結合起來敘事寫人:同期聲有多個人,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介紹阿炳;解說詞則將記敘、議論、抒懷和說明融為一體。
3、以事實報道為基礎,通過事件相關的背景材料的介紹、事實因果的探究、相關問題的評述,提示和升華事件的本質。
... ... ...
同步達標訓練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無錫(xī) 勒令(lè) 攜式(xié)
B.稀罕(xī) 純粹(cuì) 衣缽(bō)
C.寡婦(guǎ) 糯米(nuò) 盡管(jìn)
D.立即(jí) 推薦(jiàn) 琵琶(pí pá)
二、請選出每組詞語中書寫有誤的一項,將序號填在括號里,并在橫線上將其改正過來
1.A.皆然不同( 。
2.A.步履 B.享譽 C.顛峰()
3.A.誕生 B.旋律 C.泠聽( )
4.A.攙扶 B.報疇 C.耗盡( )
三、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注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這一年是1918年,阿炳正式繼承父親的衣缽,成了雷尊殿的新當家。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飯碗,后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
B.三四十年代的無錫人對阿炳和他的老伴催弟兩人步履蹣跚的身影是再熟悉不過了。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C.我們現(xiàn)在聽到阿炳的音樂,不管是阿炳親自演奏的,還是其他人改編的版本,都會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高山仰止:抬起頭望見高聳的山峰,形容尊敬崇拜的情感。
D.阿炳常到無錫棚下街一帶賣唱,因為這里商店、碼頭、漁船較多。賣唱:在街頭或公共場所歌唱掙錢。
關鍵詞:阿炳在1950教學課件,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阿炳在1950PPT課件下載,.ppt格式